本報訊:從美國華盛頓州塔科馬市西北拘留中心獲釋的美國綠卡持有人隆迪尼奧(Maximo Londonio),7月17日感謝協助他重獲自由的人士,同時控訴拘留期間遭受的虐待。
被稱為“馬克西哥”的隆迪尼奧與妻子克里星特爾(Crystal),也譴責菲律濱政府未對爭取釋放提供足夠支持。
在一場由美國及全球移民與移工權益倡議者、記者參與的線上記者會中,克里星特爾淚崩質問:“當我們需要時,你們在哪裡?”
42歲的隆迪尼奧自12歲起定居美國,5月15日從菲律濱度假返美時,在西雅圖塔科馬國際機場遭邊境巡邏隊逮捕拘留。
單獨監禁
與隆迪尼奧同赴菲律濱的妻子克里星特爾及幼女(均為美國公民)獲移民海關執法局准予入境。隆迪尼奧於5月20日被移送塔科馬拘留中心後,遭單獨監禁27天。
育有三子的隆迪尼奧感謝“捍衛移民聯盟”為其獲釋奔走,並談及“不希望任何人經歷”的拘留遭遇。
他表示公開自身經歷是為追求真相與問責。
“捍衛移民聯盟”為隆迪尼奧提供法律協助並提升社會關注。
“美國移民聯盟”與“國際移民聯盟”代表發言指出,目前仍有菲籍移民遭拘留,並譴責“美國對移民社群的暴力打壓、西北拘留中心的惡劣條件與侵權行為,以及菲律濱政府對於國民基本權利受侵害普遍缺乏實質回應”。
領事保護
國際移民聯盟的羅哈斯(Jess Roxas)指出,《維也納公約》規定領事館有義務為其國民提供迅速有效的法律事務保護與財務援助。他舉例愛爾蘭裔綠卡持有人沃德今年初遭拘留時,即獲愛爾蘭領事館全面協助。
華盛頓州屬菲律濱駐三藩市總領事館轄區。
可是,領事館聲明自隆迪尼奧於5月16日被捕起便密切關注案件,並與其家屬保持定期聯繫。
駐三藩市總領事費雷爾(Neil Frank Ferrer)在信中向Inquirer.net美國版表示:領事館“根據其通過權益保障與福祉促進來為菲律濱國民提供協助的職責,一直與當局、被拘押菲律濱國民的近親,以及包括馬克西莫。隆多尼奧在內的被移民與海關執法局拘押、屬於本領館轄區內的被拘留人員保持直接聯繫”。
女兒的痛楚
隆迪尼奧的女兒比安卡(Beayanca)訴說其父親遭不當拘留期間家人承受的痛苦。
比安卡表達對美國政府的背叛感:“57天來,我目睹父親隆迪尼奧眼中的光芒消逝。<...>我們日夜不停哭泣求助、渴求正義。我畢生摯愛的國家卻未以愛回報。用盡一生珍惜的機會與自由,就這樣從我棕色的手中被奪走。”
她也對菲律濱政府表示失望:“即便作為菲律濱公民——這仍不足以讓領事館採取行動。他們僅提供300美元、一次福利檢查.。.而且款項並非給我們家屬,而是流向製造這一切痛苦的拘留中心。”
儘管遭遇困境,她表示,她將持續為移工奮鬥:“抗爭不會因父親獲釋而停止,直到正義獲得伸張為止!”
椎心之痛
克里星特爾則從妻子視角講述丈夫的拘留經歷,字字血淚中展現對社區與家庭的堅定承諾。
她表達了對“美國和菲律賓政府、拘留系統中錯綜複雜的官僚主義和虐待行為,以及整起事件帶來巨大壓力”的不滿。
但對“捍衛移民聯盟”等組織,克里星特爾滿懷感激:“他們迅速凝聚眾人協助我度過難關<...>這沒有操作手冊,你必須在身心俱疲時強撐著摸索,因為放棄不是選項,退縮更非出路。”
她對民間組織與領事館的評價形成鮮明對比。談及“捍衛移民聯盟”時表示:“我感受到了安慰。我感受到了體貼。我感受到了決心。”
但論及菲國領事館角色時痛陳:“多次聯繫卻總在浪費時間。我不斷重複解釋、主動提供解決方案與資料<...>我清楚他們可提供的資源。”經歷磨難後,她只能質問領事館:“你們在哪?當我們需要的時候,當他(馬克西莫)需要的時候,你們在哪?”
“我的祖國沒有為我爭取”
隆迪尼奧呼應妻子的擔憂:“我的祖國沒有為我爭取。只有‘捍衛移民聯盟’和我的工會站在我這邊。”他描述向菲國領事館求助時,對方冷漠回應:“這裡是美國領土,不是菲律濱”,以管轄權限為由推諉保護國民安全的領事責任。
隆迪尼奧講述與其他被拘留國際移民建立的羈絆,以及因紋身遭突然單獨監禁的經歷。他被迫長時間無所事事,忍受餐飲不規律導致的飢餓,盥洗機會也極其有限。
隆迪尼奧表示將繼續為菲籍移民群體奮鬥,因鮑曼(Alma Bowman)、詹森(Ligaya Jensen)與“G大哥”等同胞仍遭拘留。
他強調:“當我們持續為正義、問責與移民權利發聲時,讓我們團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