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聚“链”成“谷”从0到1有无限可能 企业间“齿轮”般精准协作让中国制造底气更足
2025-7-22 14:47
环球报
412

央视网消息: 提起美国硅谷很多人都不陌生。而2025年上半年的经济版图上,类似这样的“谷”,也就是新兴产业集群,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蓬勃生长。这些“谷”串联起一条条生机勃勃的产业链,成为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行稳致远的底气所在。

视觉智能打开新“视”界

在浙江杭州的“中国视谷”,这里集聚视觉智能产业生态,藏着不少能“看见”未来的秘密武器。它们到底是什么?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走进位于浙江杭州的“中国视谷”,这里有很多双特殊的“眼睛”。

这些看起来和普通摄像头没什么两样的设备,其实有着“千里眼”。通过78倍超大光学变焦能看清20多公里外的物体,可以用于安防巡检等场景。

这样的画面是摄像头大雾天下拍摄的比较模糊,但它的镜头能自动调整透雾强度,经过处理后连建筑的细节都清晰可见。在夜晚,还能通过热成像进行补盲识别,在光线暗的地方也能拍出全彩画质。

视谷里的这些“眼睛”不仅看得远、看得清,还看得准、看得懂。

用这个设备轻轻一扫,就能实现对真实物体的高精度3D建模。扫描小件,精度能达到5微米,相当于头发丝的十分之一。扫描大件,只需要8分钟就能得到一辆汽车的三维数据。这样的高精度三维视觉技术还可以实时生成“数字人”。

不到2分钟,记者就有了一个三维形象,不仅是衣服颜色和纹理,哪怕是肌肉的细节都清晰可见。操作非常简单,没有什么技术门槛,轻轻一扫,绘画小白也能出大片。

眼下,像这样的新产品新技术正从视谷里走出来,融入数字安防、工业视觉、智能网联汽车、医学影像领域,为城市发展提质加速。

依托AR增强现实应用,城市高点的摄像头化身“智慧之眼”,高效监测车流量以及人流密度。在未来工厂里,从缺陷检测到零部件测量,再到机器人定位引导,3D相机全面提升自动化水平。

聚链成谷 打造产业高地

从视谷脱胎而出的新产品层出不穷。记者走访时,就遇上一款即将全球首发的新品。快速迭代的背后藏着什么奥秘?

记者来到这家视觉设备制造企业时,研发人员正在做新品上市前的测试。这个小巧的设备可以测出任意大型不规则物体的全尺寸数据,能用在工业领域进行产品尺寸精度检验。目前,产品还未正式发布,已经有代理商迫不及待先来给客户探探路了。

看似只是一根数据线的舍去,背后其实是产业链上下游十多年的联合攻关。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要把计算单元、检测单元、光学、电路控制等各种元件集合在一块不大的电路板上。就为这事,研发人员几乎跑遍全国寻找供应商,投入了大量成本也没能成功。幸运的是,随着视谷里配套企业的逐步入驻,就在一街之隔,最终找到了能够匹配需求的高端电路板生产企业。

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同,带来的远不止是物流、仓储成本的降低,更关键的是形成了快速响应、及时解决的高效运转链。

这样的“牵手”故事只是视谷的一个缩影。目前,这里共有视觉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超1万家,“门对门”的配套模式,提升了全产业链研发生产效率。这种“朋友圈”式的紧密协作,正驱动产业集群向更高质量、更高效率发展。

旺盛生长 打造“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

聚链成谷,让企业在生产中有需求就能及时有回应,更好完成从1到100的迭代。如今,这里更成为创新产品的“源泉谷”。在这座创新丛林中,不仅有参天“乔木”般的龙头企业,也有高成长性的“灌木”,更孕育出努力生长、充满韧性的“藤蔓”,让更多从0到1有了可能。

在视谷,楼下的咖啡厅是园区里最热闹的地方。同一桌上坐着的往往都是不同的企业,一块白板就能碰撞出产品研发思路,喝杯咖啡的时间新的创意就出来了。

把一个创新想法变成现实,对于这家光学模组研发企业来说只需要几天时间。这是企业最新研发出的二维光波导镜片,借助10×10毫米的光学模组,可以呈现五六十寸的影像,比起传统VR眼镜效果翻了一倍多。像这样的创新产品,正是企业和园区里的软件算法、内容创作等细分领域创新型企业协同合作的产物。

提效的背后离不开视谷“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这其实是一种多层次、多要素协同共生的创新体系。这其中,既有大型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参天“乔木”般的存在,也有更多中小企业、孵化器等高成长性的“灌木”和“藤蔓”,还有政策支持、基础设施和资金扶持等为创新提供基础保障的“土壤”和“阳光雨露”。

在企业采访时,记者就遇到一名专门上门摸排需求的“管家”。工作人员手里拿着的这份清单,详细记录了各家企业当前的“痛点”。

截至目前,视谷累计培育出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8家,形成了从上游算法、关键控制芯片设计与研发到中游显示设备,再到下游云平台以及相关运营业务等全环节视觉智能产业链。

眼下,“中国视谷”已经成为杭州数字经济创新提质的一个窗口。并全域联动、辐射整个杭州范围,带动视觉智能产业链共建、创新链互促、供应链协同,预计2027年产业总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元。

在视谷,从78倍变焦的“千里眼”摄像头到15天就能落地的VR镜片创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先进产品,更是一套高效运转的创新生态。企业间的协作像“齿轮”般精准“咬合”,咖啡厅里的一场讨论可能就孕育着新的突破。上半年,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长正是由这样无数个创新细节累积而成,这里的“聚”让中国制造的底气更足。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