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乐头条专讯:尽管菲律宾7月通膨率骤降至0.9%,创下近六年来新低,但经济专家警告,这可能是“通膨触底”的信号,接下来几个月价格将逐渐回升,年底甚至可能接近2%,引发市场对生活成本再次飙升的担忧。
根据菲律宾统计局(PSA)8月6日发布的数据,7月通膨从6月的1.4%继续下降至0.9%,远低于去年同期的4.4%。这也是连续第五个月低于央行2%-4%的目标范围。然而,国际研究机构如汇丰和野村一致认为,这种低通膨的“好日子”恐怕不长了。
汇丰东南亚经济学家达卡奈指出,7月很可能是通膨的“最低点”,因为先前的米价关税减免效应正在逐渐消失,加上气候灾害带来的农产品供应干扰,将对价格带来压力。他预计未来几个月通膨会回升,并在2026年第二季达到2.9%的阶段高点。
野村证券也预测,全年通膨平均为1.8%,年底将升至2%。他们强调,极端天气、低基期、以及食品价格的敏感波动,都是价格上升的重要诱因。
更令人担忧的是总统马科斯宣布的“60天暂停大米进口”政策,自9月1日起执行,意在保护本地农民,但却有可能引发米价飙涨。专家指出,这项措施可能单独拉高通膨1.2至1.4个百分点,给消费者带来沉重负担。
尽管如此,菲律宾央行(BSP)似乎仍对通膨前景感到“放心”,预计将继续其降息步伐。BSP总裁雷莫罗纳表示,计划在今年内再降息两次,每次25个基点,甚至延续至2026年。这种立场引发外界质疑:在物价反弹迹象渐现的情况下,持续降息是否会进一步刺激通膨?
目前政策利率为5.25%,自去年8月以来已累计降息125个基点。野村预测央行将在8月28日再降25个基点,10月再降一次,年底政策利率可能降至4.75%,略低于其认为的“中性水平”。
此外,第二季度GDP数据也将于今日(8月7日)公布。市场普遍预估为5.5%,低于去年同期的6.5%。若增长放缓,将进一步促使央行无视美联储政策,独自加大货币宽松力道。
总的来说,虽然表面上通膨放缓看似“好消息”,但专家普遍认为这是短暂现象,风险正在积聚。未来几个月,菲律宾消费者可能将面临“物价回涨+利率下降”的双重压力,钱包更紧、生活更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