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李晓佳】“日本正深陷数字服务贸易逆差困境,”据《日经亚洲评论》9日报道,2025年上半年,日本数字相关国际收支逆差达3.481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4.9元人民币),凸显其对海外科技巨头的依赖。《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日本数字领域竞争力的下降正在影响国际收支,数据显示,未来10年,该国“数字赤字”较去年将增长近3倍。报道表示,在此背景下,培养下一代创收者显得尤为重要。
日本财务省8日公布的国际收支统计数据显示,日本经常收支盈余14.5988万亿日元。服务贸易收支赤字1.3779万亿日元,其中包含数字服务赤字。数字收支由服务收支中的三大类别构成: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如云服务),专业及管理咨询服务(含在线广告),以及视频音乐流媒体等内容的特许权使用费与许可费。
2025年1月至6月,日本的相关赤字额较去年同期(3.6008万亿日元)下降了3.3%,但仍创下历史第二赤字水准。这一赤字是10年前同期的2.6倍。
在整个服务收支中,由于访日游客需求旺盛,旅行收支在今年上半年创下了3.6065万亿日元的历史最高顺差,但该顺差几乎被“数字赤字”抵消。
《日经亚洲评论》报道称,日本持续依赖像美国“GAFA”(即谷歌、苹果、脸书、亚马逊)这样的巨型科技企业。长期来看,企业向搜索引擎、社交媒体等网站支付的广告费用持续增加。
此外,新冠疫情以来,企业对云服务的使用以及视频内容等的消费迅速扩大。有观点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AI)的普及也是日本“数字赤字”扩大的原因之一。今后,随着日本企业推进数字化,相关赤字可能进一步扩大。
报道提到,在与美国政府进行关税谈判期间,日本政府频繁提出美国的“数字顺差”问题,旨在回应美国对日美贸易逆差的不满。但最终,这一举措并未打动美方,也未能成为关税谈判的筹码。一位日本政府官员表示,“我们一直强调这一点,但美方反应冷淡。”
今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基于其自身模型估算,到2035年,日本“数字赤字”将扩大至18万亿日元。根据国际收支统计数据,这将是2024年6.8万亿日元“数字赤字”的2.6倍。而在悲观情况下,包括外国公司扩大日本国内市场份额,“数字赤字”预计将扩大至28万亿日元。这将超过日本2024年25万亿日元的矿物燃料进口额。
《日本经济新闻》认为,鉴于日本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正取得进展,不断扩大的“数字赤字”本身并不一定是一个问题。日本企业不应仅仅支付海外数字服务的使用费,而应思考如何利用这些服务进行创新。
日本经济产业省则表示,日本在研发资金、数字专业人才及数据方面存在不足。随着量子技术普及等重大技术转折点临近,公私部门需要携手夯实日本的数字基础。
《日本经济新闻》8日在另一篇报道中称,日本政府计划今年秋天制定相关支援措施,促进数字相关产业的海外扩张,旨在通过增强日本国产数字服务的竞争力来抑制数字相关的国际收支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