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山位于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城东北方向约30公里,横跨湘、鄂两省,连绵20余公里。
抗战时期,新四军第五师四十五团加强连,护送江南挺进支队、鄂豫边区文化工作团挺进桃花山,在这里建立了石公华抗日根据地。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广大干部群众弘扬伟大抗战精神,立足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产业,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1943年3月,侵华日军发动鄂西战役,石首、公安、华容先后沦陷。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华中局的既定方针,鄂豫边区党委和新四军第五师党委作出了“准备由襄南向江南敌后发展,待机挺进洞庭湖畔”的指示。
1943年底,新四军第五师派遣江南挺进支队挺进湘鄂边区,开辟了以桃花山为中心,辐射石首、公安和华容3县的石公华抗日根据地,使鄂豫边区得到扩大,为新四军进军湖南的敌后战场建立了一个坚实的基点。至1945年春,江南挺进支队由原来的1个连扩建为5个主力连,从南面钳制了盘踞武汉的日军,牵制了日军攻占常德的战略企图。
华容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人员 易文:石公华抗日根据地是全国抗战处于相持阶段后期创建的一块根据地,壮大了抗战队伍,牵制与歼灭了日伪军,支援了鄂豫边区的建设。华容以近万人牺牲的代价,为湖南抗战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总台记者 李艳君:这栋民房曾经是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的战地医院。这里群山环绕,山路迂回,非常适合隐蔽,于是这里和隔壁的一棵古银杏树作为医疗救治的场所。当时的医院条件非常简陋,只有1名医生和2名护士。
华容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 卢琼:因为过去的老房子窗户都小,光线不好;房子也小,有很多伤员的救治工作就是在这棵大树下进行的。
80多年后的今天,硝烟尽散。桃花山已被打造成一个集旅游、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森林公园。公园内的乡村依托红色文化与绿色生态资源,搞起文旅产业,咖啡馆、民宿、农家乐各有特色,这些变化也让更多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
华容县东山镇咖啡屋店长 唐芳:我学会了做咖啡,还学会了拍短视频。回来后既照顾了家里的孩子,还照顾了老人,家门口还有一份稳定的收入。
这些年,桃花山东麓的东山镇仙鹅寺村同样尝到了甜头。眼下,这里的5000多亩皱皮柑迎来大面积挂果,果农们正忙着修枝追肥。
华容县东山镇皱皮柑种植大户 刘彩炎:我种植了130多亩,这里交通四通八达,果子摘好打包,物流到家门口直接拉走,很方便。
传承红色精神,缅怀革命先烈,当地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迈步新时代产业发展的道路。东山镇发展起了特色农业和农文旅项目;三封寺镇培育了芥菜种植与加工品牌;北景港、注滋口等乡镇形成稻虾种养产业。曾经的革命老区山乡巨变、产业红火,2017年华容县28个贫困村全部摘帽,民生不断改善。
华容县居民 徐心怡:我记得我小时候,整个县城里面的公园都非常少,但是现在光我家附近公园就有好几个。
华容县居民 刘鹏:2010年的时候,我们用水还比较紧张,水压比较小而且水质还不太好。现在我们建了这个长江饮水工程之后,很方便。
饮长江水,做“水”文章。近年来华容县主动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积极布局调整产业。不久前,长江岸线华容段煤炭铁水联运储配基地投产运营。
总台记者 李艳君:万里长江入湘的第一县就是华容。经浩吉铁路入湘的北煤,在这里转运走水路输送到长江中下游及洞庭湖与湘资沅澧“四水”两岸,比传统“海进江”方式,不仅成本缩减,时间节约15天。
此外,年发电量68亿度的国能岳阳电厂、10万吨的供销粮油仓储物流项目陆续落地长江岸线华容段,当地也正全力争取常岳九、荆岳昌等铁路尽快落地,华容环洞庭湖能源消费中心的目标正加快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当地努力向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目标发力,形成以现代农业与绿色食品加工、纺织服装、通用装备制造、生物制造为主导的产业格局。目前,华容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家,专精特新企业27家,税收过1000万企业12家,地方收入突破10亿元。
华容县地区生产总值从2012年的204.1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416.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860元,增加到2024年的30296元,增幅2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