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越卖越亏”,韩国担忧“石化危机”
2025-8-14 06:49
环球报
623

【环球时报驻韩国特约记者 黎枳银】韩国石化产业正遭遇近年来最严峻的生存危机。据韩国《朝鲜日报》报道,石化原料生产龙头企业——丽川石脑油裂解中心(下称“丽川NCC”)今年3月从韩华集团和DL集团两大股东获资2000亿韩元(1000韩元约合人民币5.2元),不足半年后又提出追加3000亿韩元的援助请求。虽然短期流动性压力有所缓解,但韩国业内普遍担心,这种“无底洞”式输血难以长期维系,危机正加速向整个产业链及地方经济蔓延。

位于韩国全罗南道丽水国家产业园区的丽川NCC乙烯年产能在韩国排名第三。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由于过度依赖稳定的乙烯生产,该公司自2022年以来连续亏损,累计亏损达8200亿韩元。8月初,企业暂停第三工厂运转,如未能在本月21日前偿还到期的3100亿韩元借款,将面临违约风险。

危机并非个案。《朝鲜日报》称,韩国石化“四大巨头”——乐天化学、LG化学、韩华解决方案、锦湖石化2021年合计盈利9万亿韩元,但去年亏损8784亿韩元,今年上半年再亏近5000亿韩元,全年亏损或将扩大。受委托进行石油化工业务重组咨询服务的波士顿咨询公司代表合伙人金志勋预测道:“若当前萧条持续,3年后仅有50%的企业能够维持经营。”

多位专家指出,本轮困境不同于以往的周期性低迷,而是结构性竞争力下滑所致。韩国乙烯生产以NCC装置为主,成本高于资源型地区的直接制乙烯工艺。中东能源企业依托原油直接制乙烯的综合炼化项目,以更低成本参与全球竞争。业内估算,中东产能的价格仅为韩国的三成左右,中国产品价格也比韩国产品低15%至20%。韩国企业陷入“越卖越亏”的困境,通用化工产品市场几乎全面被压缩。

韩国《中央日报》称,石化产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约40万人,一旦一两家大型企业停产或破产,将波及上下游数十家合作企业,对地方财政造成严重冲击。

据《韩国经济》报道,在此背景下,多家企业以停产减产或剥离非核心资产维持现金流。过去一年,蔚山产业园区已有10家工厂停产或关闭;LG化学计划出售丽川NCC二厂股份,并于8月宣布剥离经营十余年的水处理过滤业务。

《中央日报》称,石化与半导体、钢铁、造船同为韩国基础产业,一旦被海外竞争对手占据市场,随时可能卡住制造业供应链“咽喉”。学界普遍认为,政府应出手“救市”。首尔科技大学教授柳承勋建议,由政府主导推动企业整合和产业升级,否则地方经济可能陷入系统性衰退。

据韩联社报道,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正加快出台后续支持措施,拟基于去年12月发布的《石油化学产业竞争力提升方案》引导企业推进装置整合、业务剥离、设备关闭和并购等,并配套约3万亿韩元政策金融支持,其中包括1万亿韩元结构转型专项资金。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