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APP下载
合作
商城
签到
重塑贸易线,串联亚非拉,关税冲击下航运巨头加速布局新兴市场
2025-8-14 06:49
环球报
593

【环球时报记者 丁雅栀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编者的话:在美国持续向全球众多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的背景下,丹麦马士基航运公司、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等国际航运巨头纷纷调整战略,将更多运力投向新兴市场。不少外媒近日关注到这一趋势。香港《南华早报》评价道,“全球贸易路线正在被重塑,航运公司正在适应新的形势。”马士基航运公司首席执行官柯文胜更是在近期相关会议上直言,“除美国以外,几乎所有地方的需求都很强劲。”与此同时,中国主要的港口面向新兴市场的航线正在扩容。13日,接受《环球时报》采访的专家认为,航运巨头们的举措表明全球贸易格局正在发生变化,发展态势良好的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

许多新船正在进入美国以外的航线

据香港《南华早报》12日报道,在即将到来的9月,拥有全球最大集装箱船队的地中海航运公司将启动一项新的航运服务,将中国、韩国的港口与秘鲁的港口连接起来。另外一项服务也将于9月启动,将中国、新加坡的港口与尼日利亚、贝宁和安哥拉等西非港口连接起来。

法国海运咨询机构Alphaliner提供的数据显示,地中海航运公司的船队在2025年上半年新增船舶数量最多,进一步扩大了其在远洋运输中本已领先的市场份额。

另据英国《物流经理》杂志网站报道,此前地中海航运公司将“迪莱塔号”和“土耳其号”两艘超大型集装箱船投入其“非洲快线”服务航线,此航线串联起中国、韩国等亚洲主要出口枢纽,以及多哥、加纳、科特迪瓦和喀麦隆等西非国家的关键港口。而促使该航运公司做出这一部署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亚洲与非洲,尤其是与西非之间的贸易额正在快速增长。报道认为,随着这些海上巨轮往返成为常态,上述地区的经济格局也将迎来重大转变,释放出新的增长和发展潜力。

对于上述变化,美国《商业杂志》评价道,由于今年下半年跨太平洋航线的需求似乎正在减弱,许多新船正在进入美国以外的航线。

无独有偶。今年7月,丹麦航运公司马士基在巴拿马开设了一个占地2万平方米的物流中心,作为“通往拉丁美洲的门户”,每周会有多条海运线路。

作为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的财报一直被广泛认为是全球贸易的晴雨表。马士基上周在其第二季度财报中提到了其集装箱班轮服务受到的重大影响,并指出其4月至6月期间的中美集装箱吞吐量同比下降了约35%。该公司CEO柯文胜表示,事实上,美国关税已经(对航运需求)产生了一些抑制作用。

丹麦《航运电讯报》报道称,根据美国全国零售商联合会的最新报告,由于新关税给国际贸易带来压力,预计2025年美国主要集装箱港口的进口货运量将比2024年下降5.6%。此外,美国港口6月份吞吐量为196万个20英尺集装箱,较5月份增长0.7%,但同比下降8.4%。

“从目前局势来看,不少海运行业人士都对北美地区航运线路看法悲观。”路透社报道说,敦豪全球货运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弗兰克警告,承运商此前纷纷增加跨太平洋航线的运力,以追逐短期收益,但随着需求动能减弱,运力过剩的问题也日益明显。日本海洋网联船务公司表示,近期贸易的不确定性进一步加剧了预测本财年下半年前景的难度。

美国之外,需求强劲

“除了美国以外,几乎所有地方的需求都很强劲。”柯文胜在接受美国CNBC网站采访时表示,“这推动了我们的盈利和升级。”马士基将今年的税息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上调至80亿至95亿美元之间,高于此前60亿至90亿美元的预期。马士基认为,北美地区进口量的萎缩被欧洲、拉丁美洲、西亚和非洲等地区的强劲需求所抵消。该公司还预计,全球集装箱市场运量将增长2%至4%,高于此前预测的-1%至4%,这表明北美以外的市场需求更具弹性。

美国CNBC网站评价道,这一财报出炉之际,全球航运业正准备迎接一个贸易复杂的新时期。柯文胜进一步表示,中国对欧洲和其他地区的出货量从去年开始增加,并将持续2025年一整年,“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正常关系正在发生变化。这意味着,尽管美国市场波动,但我们看到世界其他地区对集装箱运输的需求非常稳定且很高。”他说。

“受到美国关税压力影响,北美航线的运力预计会有所减少。”一位中国港口工作人员已经感受到近期航运风向变化,他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国在主流贸易港的航线此前就已相对完善。随着中国与西非、拉美等国家的贸易往来增加,新航线正在不断增多。

“航运巨头对新兴市场航线的开发,反映了在全球贸易格局中,新兴市场的整体崛起,航运巨头也希望能够在这一大趋势下,通过调整自己的全球布局,抢抓机遇。”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安全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梁怀新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进一步称,新兴市场航运需求的快速增长,推动航运巨头进行全球布局调整,而航运巨头的举措,也客观上有利于新兴市场全球贸易的进一步畅通。

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随着全球贸易路线被关税战重塑,航运公司正在适应新的格局。

就未来运价来看,海事服务供应商Veson Nautical海事分析师贾尔·米尔福德预计,跨太平洋贸易航线的货运量将全年下降,会进一步给运费带来压力。路透社报道援引行业专家的观点表示,由于运力超过需求,且贸易路线因关税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发生转移,2025年亚洲至美国的海运费率预计将进一步下降,不过船舶改道有望限制部分损失。挪威航运分析公司Xeneta的数据显示,自6月1日以来,从亚洲到美国西海岸和东海岸的集装箱平均现货运费分别下跌了58%和46%,预计还会进一步下跌。

中国港口增加新兴市场航线

惠誉评级公司近日表示,受欧盟和新兴市场需求强劲的推动,2025年上半年,中国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89.0亿吨,同比增长4.0%,其中二季度同比增长4.7%。中国交通运输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航线集装箱吞吐量达3428万标箱,同比增速达23.7%,成为拉动外贸集装箱增长的主要动力。

从航线布局来看,中国各大港口正陆续增加面向新兴市场的国际航运线路。据不完全统计,2025年以来,上海港已新增12条国际航线,深圳港盐田港区新增11条国际航线,广州港也净增7条外贸航线,这些新增航线主要指向拉美、非洲、东南亚等新兴区域。

同期,大连港先后开通至南非、地中海、墨西哥等地区的滚装出口航线,天津、泉州、珠海等港口陆续新增直航拉美、非洲、东南亚航线,青岛港也聚焦南美、中东等地市场新增11条集装箱航线。山东日照港也开通由宁波远洋常态化运营的首条西非航线(外贸散杂货运输航线),自山东日照始发,航程约50天,最终抵达非洲西海岸拉各斯港。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中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其中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教授、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副院长蓝庆新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内航线拓展是伴随着中国企业的出海和对外投资同步推进。中国企业到海外投资需要大量的中国装备作为支撑,相关行业也随之在这些地区布局。他同时强调国际航运网络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兼顾两个关键因素,一是港口基础设施和船舶运力的保障能力,二是沿线地区的地缘政治环境稳定性。

在全球供应链的重构进程中,业内人士分析称,部分关键区域会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区位、资源禀赋等,逐渐成为新的增长极。这其中,柯文胜认为,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市场份额正在不断扩大,中国品牌的崛起为集装箱航运需求提供了新的动力。

香港《南华早报》认为,即使中美将关税“休战期”延长了90天,中国的贸易多元化努力预计仍将在今年剩余时间内继续重塑航运路线。无论未来3个月发生什么,一些分析师认为在关税不被取消的情况下,美国进口方面仍会继续承压。

梁怀新向记者表示,在美国对全球主要贸易伙伴挥舞关税大棒的背景下,新兴市场国家进一步认识到发展新兴市场间贸易的重要性,中国与东南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间的贸易紧密度进一步提升,这不仅仅是应对关税战的现实选择,更体现出新兴市场间贸易的强劲内生动力。

社区好帖更多帖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