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李勇 青木 裴茗 柳玉鹏】9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发表视频致辞时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包括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英国广播公司(BBC)说,这标志着中国首次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设定具体的减排目标。巴西总统卢拉对中国宣布的举措表示感到“非常高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斯蒂尔同样表示赞赏,称中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提供清洁、可靠和负担得起的能源。美国《纽约时报》说,中国的新气候目标与美国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虽然舆论中有声音提到,中方的承诺与一些国家及学者的期待存在差距,但不少外媒提醒应该多关注中国的“实际行动”。《纽约时报》说,中国已成为全球清洁能源强国,正在向世界各地的清洁能源项目进行大规模投资,这已经开始改变全球经济格局。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文章称,此前,中国的“适度气候目标往往带来的是超预期完成任务”。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
习近平24日指出,今年是《巴黎协定》达成10周年,也是提交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的重要节点,全球气候治理进入关键阶段。美国“政治新闻网”引述习近平的话称,绿色低碳转型是时代潮流。尽管个别国家逆流而动,但国际社会应当把握正确方向。
习近平宣布中国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到2035年,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30%以上,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2020年的6倍以上、力争达到36亿千瓦,森林蓄积量达到240亿立方米以上,新能源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主要高排放行业,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纽约时报》认为,中国领导人的视频讲话印证了中国在加速可再生能源利用方面的巨大规模。
习近平强调,这是中国对照《巴黎协定》要求、体现最大努力制定的目标。完成这一目标,需要中国自身付出艰苦努力,也需要有利和开放的国际环境。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兑现承诺。
“在减排方面,中国作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承诺。”BBC以此为题报道称,虽然世界领导人今年的主要气候会议是11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但本周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各国提交新气候计划的时间已所剩无几。根据《巴黎协定》,各国应每5年提交一次气候承诺。
德国《明镜》周刊25日称,发展与环境组织“德国观察”认为,中国领导人24日的讲话代表着中国气候政策“质的转折点”。该组织一份文件说,中国提出的目标“首次规定了绝对减排量,明确了中国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后的路径”。美联社25日引述斯蒂尔的话说,中国的计划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即未来的全球经济将依靠清洁能源运行”。
“这里既有联合国目标,也有现实”
美国“政治新闻网”25日报道提及,中国所作的承诺未能达到一些其他国家及科学家的期待。不过BBC称,令一些观察人士感到乐观的是,中国过去在履行多项国际气候承诺方面都有超出预期的记录。例如,中国曾承诺,到2030年中国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而这一目标在2024年就已经完成。美国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气候中心主任李硕表示,中方提出的目标“应被视为底线,而非上限”。
英国《卫报》25日引述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学者柏妮丝·李的话说,其他国家与全球商界将关注中国明确的发展方向,而不是其计划的细节。“这里既有联合国目标,也有现实,”她说,“现实是,这个国家去年在清洁能源上投资了6250 亿美元——占全球总额的 31%。其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经济,并逐步替代其国内的煤炭使用。我相信,其他国家将看清这一趋势,认识到中国正在全力以赴,并在自身寻求摆脱化石燃料的过程中感到安心。”
“得益于国家支持、巨大的经济规模与飞速发展的创新,中企正推动一场清洁能源繁荣。”《经济学人》杂志刊文称,中国正将其经济未来与清洁能源行业紧密相连。去年,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池等行业向中国的GDP贡献了10%。《卫报》称,中国革新了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并在世界各地推动这些技术的应用。
约100国提出计划或作出承诺
24日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由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与巴西总统卢拉共同召集。据美联社报道,联合国常务副秘书长阿明娜·穆罕默德表示,在经过6小时的发言、宣布重要信息后,大约100个国家提出进一步减少碳排放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计划,或作出某种形式的承诺。
“美国的孤立展露无遗。”《纽约时报》24日称,当天参会的有中国、俄罗斯、日本、德国等地缘政治主要国家,有数十个岛国,也有乍得、中非共和国等较为贫穷的国家,但美国不在场。气候变化问题是美国在外交上最受孤立的议题之一。在23日的联大一般性辩论中,美国总统特朗普称气候变化是一场“骗局”。
据报道,今年早些时候,一些世界领导人曾表示担忧,认为美政府坚决反对可再生能源可能促使全球在能源转型方面发生“彻底转变”。不过欧盟委员会负责气候行动的委员胡克斯特拉近日表示,美国的行动并未对其他国家与地区的雄心产生影响。但《纽约时报》提到,欧盟的气候行动因需要满足美国提出的贸易谈判条件而受到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