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菲律宾国民甜点,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便是那一碗五颜六色、料多到像在“全家福”打包的——Halo-halo。
这款甜点不仅是菲律宾人夏天的“续命神器”,也是许多游客来菲必尝的“体验型冰品”。不过它的口味和造型,一直都颇具争议——有人爱得要命,有人吃一次就退避三舍。究竟Halo-halo到底是什么来头?好吃吗?哪里买得到?我们一起来看看。
Halo-halo 是什么?菲律宾的“混合冰”文化
“Halo-halo”在菲律宾语里,意思就是“混合、搅一搅”。所以别被它的名字吓到,不是跟你打招呼,更不是流行语。
从形式上看,它像台湾的古早味刨冰,而非雪花冰。底部是碎冰,然后依次加上各种五花八门的配料,包括但不限于: • 彩色小果冻 • 蜜饯、甜豆 • 玉米粒、红豆、地瓜 • 香蕉、芒果、西瓜等水果肉 • 珍珠、椰果、西米露、巧克力豆等等
最后,标配是——一球紫芋(Ube)口味冰淇淋、炼乳、椰奶。有些店还会加上焦糖布丁(Leche Flan),简直是一口吃尽南洋风味。
也正因为配料实在太多,不少人调侃说:“就差没加脚皮跟鼻屎了。”总之就是——能混的都混,菲律宾人的甜品哲学就是“混到极致”。
Halo-halo 的历史:一碗刨冰背后的文化融合
虽然很多人觉得Halo-halo的“美味”存疑,但它确实有一段文化渊源。
有一种说法是,Halo-halo的灵感最早来自日本传统冰品——比如Mitsumame或Kakigori(日式刨冰+甜豆)。日据时代,这类甜品传入菲律宾,并逐渐被本地人“本土化”。
与此同时,美国在1902年于菲律宾建造了东南亚第一家制冰厂,推动了当地“吃冰”的普及文化,也让“冰淇淋”这一元素成为Halo-halo的灵魂之一。
于是,这道甜品逐渐融合了日本的甜豆文化、美国的冰淇淋传统,再加入菲律宾本地特色食材与创意,最终形成今天这种“五花八门不怕怪”的独特样貌。
哪能吃到 Halo-halo?随处可见的“国民甜品”
作为菲律宾的经典代表甜点,Halo-halo在菲律宾几乎“无处不在”。
你可以在以下地方轻松买到: 1. 各大连锁速食店:如**Mang Inasal、Jollibee、Chowking(超群)**等都提供Halo-halo; 2. 路边摊、Sari-Sari商店:口味可能更“接地气”,但卫生状况不稳定,建议肠胃娇嫩者谨慎尝试; 3. 商场甜品店或老字号:比如宿务SM Seaside商场里某家不知名的Halo-halo店,就曾被当地人称为“Halo-halo创始店”(虽然真实性存疑,但味道确实不错)。
此外,菲律宾各地几乎每家Halo-halo的配方、用料都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通用的——都很甜!
Halo-halo 好吃吗?众口难调,有人爱有人怕
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 优点:造型吸睛、清凉消暑、文化融合丰富、口感多元; • 缺点:极其甜腻、不解渴、口感略显廉价,容易吃腻。
对于一些“初来乍到”的游客来说,Halo-halo绝对值得一试。但不少人吃过一次后就敬而远之,觉得它“甜得像舔了整袋冰糖”。
而对菲律宾本地人来说,这样的甜度早已习以为常——特别是在热到让人抓狂的季节,一碗满满的Halo-halo,有时就是一种“快乐多巴胺”。
总结:值得试一次,但不一定适合每个人
Halo-halo就像菲律宾的文化缩影:热情、多元、自由、杂糅。
你可能会觉得它奇怪、太甜、配料不搭,但这正是它的特色——一种不拘一格的“南洋混搭风”。吃不吃喜欢,全看你自己的味蕾了。
如果你现在在菲律宾,不妨去试一碗正宗的Halo-halo,体验一下菲律宾人舌尖上的“混乱美学”;如果你人在海外,也许可以在当地菲律宾人聚集的地方碰碰运气,比如台北中山北路的金万万名店城就可能找得到。 |